叉角羚属,叉角羚——高速耐力奔跑的动物_

最后更新 :2022-12-19 09:07:21

王淼

第一次在北美看到这种外貌有点儿像鹿的叉角羚,是10年前在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北边入口处附近那一大片平坦开阔的原野,时值仲秋之际,草原已显得枯黄,它们黄褐色的身影融入周围环境中,原本不太容易被发现,但因边吃草边缓慢移动,而且是一小群而非一只,很快就被我发现。

交会瞬间抢拍叉角羚

我从没见过这种动物,首次看到特别兴奋。它们姿态优雅,外貌秀气迷人,大大的眼睛,细长的四肢,身体毛色比鹿来得浅,最主要特征是臀部的白毛。当时相机就在手边,二话不说拿起长镜头捕捉叉角羚的写真。

可能因为距离太远,或者因为坐在车里,那些叉角羚看到我们驱车缓缓靠近,并没有立刻拔腿奔驰。虽然不太怕人,但它们仍有意无意地保持适当距离,且愈走愈远。直到只剩几个小褐点,然后整个消匿于秋黄原野中。

介于牛科和鹿科之间

近年造访美国西南犹他州的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仲夏时分,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很幸运再次看到一小群叉角羚优美的身影,可惜公园道路上来往车辆多而且都停下来观看,而它们显然又不喜欢这般喧闹,一過了马路就疾奔入林,再度消失了踪影。动作之敏捷迅速,让捕捉到的影像仍屈指可数。

叉角羚英文为Pronghorn,经常被称为“美国羚羊”,为偶蹄目叉角羚科叉角羚属,是北美洲特有原生物种,而且就这一科一属一种。它们头颈部有明显的白斑纹,鼻梁为黑色,背部为黄褐色,胸腹部和臀部为白色。成年雄性身长130~150厘米,肩高约80~100厘米,体重45~65公斤。雌性身高差不多,但体重较轻,约35~50公斤。

叉角羚无论雄雌均长角,雄性的角平均25厘米长,通常在端部分叉;雌性的角一般不分叉,而且较短,平均12厘米。最特别的是,叉角羚的角基为不会脱落的骨质,但其角鞘则年年脱落。生物学家研究指出,最早的叉角羚化石出现于约21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并推断它们可能是由北美早期的牛科动物演化而来的。而从演化系统的循序进程研判,叉角羚科应是介于牛科和鹿科之间的物种。

据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探险队在16世纪便曾见过这种动物,但一直到1804~1806年,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在南达柯他州发现并详加描述,此物种才被正式记录下来。它们食草和灌木等植物,喜群居,警觉性高,为了寻找食物和水,一年会进行数次迁徙。目前广泛分布于北美中西部,从加拿大南部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北部,生活在海拔900~2400米的区域。

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

后来查了书才发现,叉角羚以高速耐力奔跑而闻名于世,它们不仅是美洲大陆跑得最快的动物,而且还被公认是西半球跑步速度最快的──能以90公里时速持续奔跑11公里之久,仅次于非洲的猎豹,更精确地说,速度接近猎豹,但耐力更胜猎豹。叉角羚具有细长的四肢和增大的心脏,前者让它们跃得更远,后者有利于氧气的代谢,减少剧烈运动产生的氧债。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若按比例来算,叉角羚一双眼睛在北美有蹄动物中是最大的,而且在脸上的位置更靠上、靠外,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有320度视角,视觉非常发达,喜欢活动于开阔的原野,易于发现天敌的靠近。

在白人到达之前,叉角羚遍布北美,数量高达3500万或更多,其种群规模仅次于北美野牛。但在美国西部垦荒时期,数量急剧下降,到1920年叉角羚数量甚至减至13000头,濒临灭绝边缘。后来经由保育团体努力奔走,并在胡佛总统和小罗斯福总统支持下在多处圈画保护区,数量才逐渐回升。

京郊自驾游好去处推荐,春季北京周边自驾游去哪玩?8条京郊自驾游路线推荐 -

北京周边哪里最好玩?春天来了,春季北京周边自驾游去哪玩?不仅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北京周边也有...

【桂由美】品牌介绍→桂由美婚纱_桂由美婚纱礼服_

始于1964年,源自日本的知名婚纱礼服品牌,专业从事时尚婚纱礼服设计创新、制作、加工的现代化企业,主张简练、性感、修长的设计理念,专注于婚装礼服的不断创新 “Yumi Katsura Paris”品牌高级订制婚纱是由享誉世界的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