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是什么?_

最后更新 :2022-12-22 21:13:57

[拼音]:La'aokong

[外文]:Laokoon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G.E.莱辛(1729~1781)创作的一部美学著作。副标题为《论画与诗的界限》。1766年出版。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的祭师。他劝阻特洛伊人把希腊人的木马移进城内,激怒了袒护希腊人的海神,海神派遣两条大蛇把他和两个儿子一起缠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写的史诗《伊尼特》,描写拉奥孔被蛇缠住,痛苦挣扎,“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放声狂叫”。1506年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城发掘出一座古希腊雕像群,表现的正是拉奥孔父子与蛇搏斗的形状(见彩图)。德国古代艺术史家J.J.文克尔曼(1717~1768)在《论希腊绘画和雕刻作品的摹仿》中认为,雕像中的拉奥孔虽然遭受巨大痛苦,但并不号啕大叫,而是节制着自己的感情,口仅微张,显示出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古典理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著名雕塑

拉奥 希腊化时期著名雕塑

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诗中所描写的拉奥孔极度痛苦和雕刻中所表现的拉奥孔单纯静穆,是由诗与画的不同特点造成的。诗与画都应当模仿自然,但是在模仿的题材、媒介、方式方面却各不相同。画宜于以颜色和形状描绘物体的空间排列,诉诸视感官;诗宜于以声音和语言描述动作的时间持续,诉诸听感官。《拉奥孔》划定了诗与画的明确界限,但并没有把诗与画的区别绝对化。诗可以描写物体,画也可以描写动作,不过必须采取间接方式,即“暗示”。画用“暗示”方式模仿动作,就是选择动作发展到顶点的那一瞬,从这一瞬中表现出动作的前后过程,这也就是化动为静。诗用“暗示”方式模仿物体,就是选择物体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某一属性,层层展示,从展示过程去表现物体形象,这也就是化静为动。

《拉奥孔》还从美学的高度讨论了诗与画的界限问题。莱辛认为美来自客观的“有形体的对象”,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可以在形状、行为、思想各方面表现出来。美表现在形状上,就是物体美;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动作美;表现在思想上,就是精神美。物体美,是物体杂多部分“同时并列”中的“和谐”,“和谐”如被破坏,就成为丑。动作美,也叫动态美,主要指人的行为、表情、言谈,可称之为“媚”。精神美,也叫做心灵美或理想美,表现为“静穆的伟大”。莱辛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对美的追求、表现和占有,由于各门艺术在题材、媒介、方式各方面的不同,所以在美的表现上也就不同。绘画作为模仿物体的艺术,只适于模仿物体美。他在《拉奥孔》中宣称:“美是造形艺术的最高法律”,“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丑的物体由于它本身各部分的不和谐,是不能作为造形艺术的对象的。诗是持续性的模仿艺术,不适于描写物体美,因为把物体各部分先后承继地展示出来就破坏了整体的和谐。诗适于描绘动态美,“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因此,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由画家去写较适宜”。丑的物体所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却可以被诗所描绘,莱辛认为丑的各部分通过诗人的展示,也就失去了丑。

《拉奥孔》打破了从古希腊以来流传的、为新古典主义信奉的诗画一致说。这在当时有重大现实意义。当时德国新古典主义者主张,诗应当采取绘画的表现方式,强调色彩的绚烂,形象的静态,情调的感伤。莱辛认为,诗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人的动作。诗人不能采取静观的态度,而应以行动参预生活;诗应当“从画的桎梏里”释放出来,面对现实生活。歌德说:“我们要设想自己是青年,才能想象莱辛的《拉奥孔》一书给予我们的影响是怎样,因为这本著作把我们从贫乏的直观世界摄引到思想的开阔的原野了”(《诗与真》上册,第323页)。

- END -

沙金是什么?沙金和黄金的区别 -沙金是什么金

黄金是一种国际性的流通货币,不仅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也是老百姓用于保值、避险的重要投资工...

王真真(全国政协委员王煜:网售机票存漏洞,建议增加手机实名制校验)

全国政协委员王煜网售机票存漏洞建议增加手机实名制校验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