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城,从古城门到石碑:带你细数杭州十大古城门的历史变迁

最后更新 :2022-12-29 15:17:33

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在历史上是一座被十座城门环绕的都城。沧海桑田,如今的杭州城内,古城门大多已变成一座座石碑,向人们勾勒出古杭州城的模样。

从地图上看,这十座古城门均位于西湖东侧,大致呈长方形分布,南北长、东西窄。从北面的武林门顺时针数下来,依次是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望江门、候潮门、凤山门、清波门、涌金门和钱塘门。

杭州修筑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朝。公元589年,隋朝大臣杨素平定江南叛乱后,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随后在凤凰山一带依山筑城。南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杭州的城市规模开始向外拓展,城门数量也达到顶峰。当时形成旱城门13座、水城门5座。后经朝代更迭,明朝时期形成了如今意义上的十座古城门。

到了清末民初,十座古城门大多被拆除。如今除了南面的凤山水城门外,其余古城门大都已成为石碑。历史上的古城门原是杭州城的外围,如今都已变成城市的中心。杭州的面积也逐步扩张至如今的16000多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扩张为杭州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地域空间,从最初西湖东面的都城,向西拓展、城湖融合,如今又沿江开发、跨江融合,杭州正在将钱塘江纳为城中江,城市发展也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

十大城门的古与今

关于历史上的十大古城门,坊间流传着一首杭州民谣。它生动地展示了古时候城门内外杭州人的市井生活。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从民谣中可以发现,古时不同的城门外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投促君就带大家来一一了解这些古城门的历史变迁。

武林门

武林门始建于隋朝,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关门”“余杭门”等。明代使用“武林门”,随后沿用至今。这是杭州最古老的北大门。

自隋朝以来,武林门一直是沟通南北大运河的大集市,也是杭嘉湖淡水鱼的聚散地。每到后半夜,武林门外的京杭大运河上,来自塘栖、德清水乡的渔船便早早地沿岸停靠,鱼贩们卸船过秤、买卖吆喝。当时的武林门外多的是米店和鱼行,因而有“武林门外鱼担儿”的说法。

如今的武林门已经成为杭州城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区,是杭州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之一。这里不仅聚集了两家大型商场——杭州大厦与银泰百货,周围还有杭州剧院、浙江展览馆、西湖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

艮山门

艮山门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是当年杭州城的东北门。

宋元以来,此地是杭州丝织业的集中地,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地,也是杭纺的主要产地,故有“艮山门外丝篮儿”之称。

而在老杭州人的印象里,艮山门火车站是个绕不过去的记忆点。艮山门火车站始建于1906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它的附近规划了杭州最初的新兴工业区。鼎盛时期,这里每天要发送6000多趟列车。很长一段时间内,杭州大部分的煤炭、水果、粮食、蔬菜都是从全国各地先到达这里,再转运至其他地方。

2016年8月,位于市中心的艮山门站彻底从货运战线上退役。作为杭州曾经的铁路与工业重地,艮山门站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未来将在原址上进行上盖空间开发,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地标建筑”。

庆春门

庆春门位于杭州东侧,成形于宋高宗时期,又称东青门、菜市门。后因元兵攻占杭州时被毁,元朝末年重建庆春门,并往东拓了三里,因临近太平桥,因此也叫太平门。

庆春门内的庆春街,历来为杭城繁华街道之一。门外为郊区农民的菜地,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都从此门出入,故民谣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说。

如今的古庆春门遗址上建有一座杭州古城墙陈列馆,位于环城东路和庆春路交叉口的贴沙河边。这座仿古城墙全长66米,内有南宋城墙考古遗址、古城门故事木雕壁画等对外展示陈列,这里藏着老杭城超过1400年的历史。

清泰门

清泰门是古杭州的东门,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元末改筑,将原先在城外的几条小河(包括东河在内)包笼入城。

清泰门俗称螺蛳门,古时盐商住在繁华的清泰街上,出清泰门就是盐场,而清泰门周围都是挑盐的担子,正应了民谣那句“螺蛳门外盐担儿”。

清末民初,清泰门外修建了火车站,后因上下车不便,有人建议将清泰门站移至城内。1909年,清泰门站移至城内。开建时,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这也成为近代杭州拆除城门的开端。1910年8月,新火车站落成,因设在城内,市民俗称为“城站”,也就是如今杭州火车站的前身。

望江门

望江门是古杭州东南部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因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城外的百姓都称其为草桥门。元末至正十九年,向东拓展三里重修此门,改名为永昌门。后来因为登上城楼可远望钱塘江潮,清朝康熙五年改名望江门。

古时候,望江门因靠近钱塘江,望江门外淤沙日增,变成了江涂田野,便有乡民来此垦荒,以种菜为业。菜农每日挑着菜担穿过望江门进入市区做买卖,因而民谣流传“草桥门外菜担儿”。

后来,因铁路修筑,望江门一带的城墙也被拆除。新中国成立后,望江门外依然发挥着“菜担儿”的功能,肉联厂、罐头厂、面粉厂等纷纷在此创建。随着城市发展,杭州市政府2015年启动了望江门外直街的拆迁工作,建设望江新城。至此,望江门外“菜担儿”的历史便永久地留存在了老杭州人的记忆中。

候潮门

候潮门位于古杭城东南侧,始建于五代吴越,据说修建候潮门跟钱王射潮有关。南宋绍兴二十八年,重建候潮门,它比望江门更加靠近钱塘江。因城门毗邻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名候潮门。

南宋以来,候潮门东临贴沙河连通钱塘江,由于酒坛运输经不起车马颠簸,绍兴等地方老酒进入杭州城大都走候潮门旁的安便水门。每每酒船划过候潮门外,阵阵酒香扑鼻,因而民谣形容它为“候潮门外酒坛儿”。

民国时期,为修建城市道路,候潮门一带的城墙也被拆除。古候潮门石碑立于雄镇楼大圆盘附近,这里是老杭州人的后花园,人们常常在此下棋、聊天。

凤山门

凤山门是古杭州城的南大门,始建于南宋。

凤山门外,是万松岭一带,这是杭州风景优美之地。南宋时期,人们经常骑马出凤山门踏青,跑马儿由此开始。到了清朝,此地建成“大马厂”,成为战马的蓄养地和训练场。民国时期,兵营尤在,只是此时的马匹已非驰骋沙场的战马,而是对外出租的,到此游玩的人可以跟南宋时期的人一样,骑马去游山玩水,民谣中“凤山门外跑马儿”流传更广。

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凤山陆城门在民国初期被拆毁。水城门建于1359年,门洞由两个不同跨径的石拱券并联而成,历经600多年历史。如今的凤山水城门默默地立在中河之上,它的两侧是中河高架和现代化的城区。

清波门

清波门位于古杭州城西侧,在五代吴越时为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门,城门毗邻西湖的东南侧,故取“清波”之意。

清波门一带古迹多,历史上曾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的民谣。

1913年,杭州开始拆除城墙,清波门一带被拆除改建为南山路。如今的古清波门石碑就立在南山路上的柳浪闻莺公园附近,这里已经成为杭州的文艺地标之一。

涌金门

涌金门也是古杭州的西城门之一,位于清波门北侧,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吴越时期,南宋时改称丰豫门。到了明初,恢复旧名。

“金牛出水”的神话就与涌金门相关。相传汉朝时期,西湖湖底有个金牛,如果西湖水干了,金牛就会出现,张口吐水,将西湖填满。如今涌金门附近的西湖中,有一头金牛塑像。

早在古时,涌金门外就是游船码头,西湖游船大多在此聚集,因而有“涌金门外划船儿”的民谣。民国时期,为修建南山路,涌金门与清波门一同被拆除。此后杭州城与西湖之间的屏障消失,湖城融合的历史正式开启。

钱塘门

钱塘门位于西北侧,也是古杭州城最古老的城门之一。从隋朝筑城时候起就称之为钱塘门,1400多年未曾改名,未曾易地。

自宋朝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古时候往灵隐、天竺进香的人,必定由钱塘门出入。正因此,这里有着杭州城最大的香市。

被称为“东南佛国”的杭州,香市自然热闹。明代学者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述:“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故此地有民谚“钱塘门外香篮儿”。

2011年杭州西湖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钱塘门遗址成为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杭州西湖的24个核心景点组成部分。

结语

城市规模的不断外扩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必经阶段。从民国开始,杭州的古城门及城墙陆续被拆除,从一栋栋建筑逐渐变为一块块石碑,至今这些石碑仍保留着杭州城市变迁的历史记忆。

如今,这十座古城门之中的区域已成为杭州的市中心,原先在城外的西湖也已发展成为城中之湖。

进入21世纪后,杭州城市规模开始加速扩展。萧山、余杭、富阳和临安逐步并入城区范围,杭州随之成为江浙沪范围内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近年来,随着拥江发展战略的提出,杭州的城市发展也由“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转变,与旧时杭州城有关的城市文化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文/徐廿一、徐洁 编辑 / 李博)

资料来源/浙江新闻、杭州网、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

- END -

留学一站通(干货!一篇搞懂留学文书是什么!)

干货一篇搞懂留学文书是什么留学哀求文书是留学路上必走的一步也是一切的哀求质料中必要...

今年流行少女双马尾辫,时髦又显嫩!_

原标题:今年流行少女双马尾辫,时髦又显嫩!发型千千万,但没有一款有少女双马尾那么减龄又可爱...

闽ICP备2023011808号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留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hh0407@outlook.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站长资源合作:dhh0407@outlook.com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