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之结局研究_贾惜春结局

最后更新 :2023-01-07 06:14:22

贾惜春的结局是出家,早在脂砚斋批语中就介绍说,判词是“惜春为尼之谶也”。所以惜春的判词是金陵十二钗中表述得最明白的一首,几乎没有争议。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

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

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在惜春的判词、判曲中充盈着一种“悟”,这是出家之人必备的前提,没有了悟,就斩不断红尘,斩不断红尘就看不破世间的本质,也就不会出家了。然而对于惜春来说,她的了悟来源于何处呢?这是研究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评论惜春的研究者定会涉及的问题。对于惜春能了悟的根源,红学界出现了少有的一致性说法:惜春是看到家族的衰败以及三个姐姐不同遭遇后才有的觉悟。

觉悟是自身阅历的总结和升华,胡文彬先生说:“惜春的‘悟’不是‘顿悟’,而是在贾府由盛转衰,三春相继去尽中逐渐‘觉悟’的。这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胡文彬先生的这种说法极具代表性,几乎能得到所有评论者的肯定。

胡晓明先生把促成惜春了悟的根源归结在她能冷静观察上,然而冷静的观察又有内外之分。向内冷静观察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遇,向外观察僧人们的无牵无挂,如同闲云野鹤般自在,所以她最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大观园。

对于惜春出家的性质,评论者们的看法就不尽相同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

1

第一,自保。

所谓自保,对于惜春而言,就是自己为自己寻找一个适合的归宿,惜春看着贾家大势已去,自己未来的命运也会同三个姐姐一样苦痛不堪,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走出家门为自己寻找一个出路。所以闫红说:“(惜春)断然出家,等于是和这个世界划清了界限。活在这样的尘世里,她无能为力,只求自保。”

2

第二,为了个人而消极逃避。

对于一些学者提出的“自保”性,梁归智先生认为,惜春的“出家为尼只是‘保住自己’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逃路。……惜春出家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她孤僻的个性只不过起了辅助作用。她终于出家并非情愿,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被迫”。

所以便有了贾惜春出家是为了个人而消极逃避的观点。王昆仑先生也持有这样的看法,王先生认为,惜春不仅才学平平,而且性格孤僻,既没有探春的积极也没有李纨的恬淡,因为年龄小所以怕事。“她深深地看到这一大家族种种的暗影,而且以为人与人之间是本来无可留恋的。此中即无前途,只有逃出圈外,以求洁身自好。这完全是处于为了个人而消极逃避,不是什么求真证道的勇士;不过就这一点决心,出在那种侯门绣户中,也就算是稀罕了。”

3

第三,真正的解脱。

薛瑞生先生曾经将惜春和妙玉作了一个对比,薛先生说,妙玉是身在佛门而心在红尘,惜春和她刚刚相反,是身在红尘而心却在佛门。所以对于惜春的出家,一些评论者认为惜春找到了真正的心灵解脱。

王国维先生对于《红楼梦》中的解脱之道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解脱之道,不是自杀,而是出世。“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彼知生活之无所逃于苦痛,而求入于无生之城,当其终也,恒于虽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

王国维先生认为解脱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他人的痛苦之后的觉悟,另一种是自己经历坎坷之后的了悟。对于惜春而言就属于前一种。而这种形式的解脱之道是超自然,最神明的。

4

第四,追求自己的幸福。

一些评论者认为,无论是自保、逃避还是真正的解脱,对于惜春而言,出家就是在追求一种“幸福”。当然这里的幸福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对于惜春来说,脱离是非,避开争斗,寻找一份清净之所就是一种幸福。星佑先生说:“她看破红尘、决定常伴青灯是不想走其他人的老路,所以选择了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若从能决定自身的未来看,惜春是幸福的,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的人,已经是活出自己的第一步。”

本文来自《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

本平台致力于好文分享,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 END -

英国留学续签(收藏!2022年英国学生签证答疑Q

保藏年英国学生签证答疑现在不少同砚以前开头在准备哀求英国学生签证了局部同砚乃至以前...

国内年轻人十大潮牌-潮牌衣服

中国十大防盗窗品牌—2022防盗窗什么品牌的最好随着小区,自建房等的普遍普及,防盗安全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