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李世民手下24大将顺序与简介)-

最后更新 :2022-12-12 15:31:17

所谓的凌烟阁,本就是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矮楼而已。在贞观十七年时,唐太宗李世民下诏:

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

唐太宗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的画像,留待后世供奉瞻仰。之后,被绘制的这二十四幅画像,被称为“凌烟阁功臣”,而且排名顺序有先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他是鲜卑族皇室拓跋氏之后,迁居后改姓长孙氏,其妹嫁与李世民为妻,就是文德顺圣皇后。

隋末时,李渊在山西太原起兵,长孙无忌遂在其麾下辅佐,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被李渊册封为齐国公,后再次徙赵国公,位居异姓功勋之首。

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同时,彻底获得了唐朝的军政大权。而其中,最坚定、最核心的支持者,就是长孙无忌以及他身后的长孙氏。因此,他在“凌烟阁功臣”中,当之无愧的排名第一。

二、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皇室李姓的宗亲,唐高祖李渊的侄子,在李渊自太原起兵后就开始追随。

621年,李孝恭担任了夔州总管,开始负责操练水军,投身到唐朝的统一战争中。在李靖的协助下,他先后剿灭了萧铣、辅公祏等人。之后,李孝恭又率军南下,平定了江南各地,被授予扬州大都督之职,后加封为河间郡王。

不过,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孝恭并没有支持李世民的夺权行径。事后,逐渐受到了唐太宗的排挤和猜忌,被迫退出了权力的核心层。

好在,李孝恭的为人非常豁达,赋闲后开始以歌舞和美姬自娱享乐,也算是安度了晚年。

三、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陕西省西安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的工部尚书。著名成语“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李渊逐渐倾向于长子李建成,开始打压秦王的实力。期间,杜如晦被外调出秦王府,但他依然深受李世民信任,是唐太宗成功夺取政权并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上台,杜如晦被封为蔡国公兼兵部尚书。可惜,杜如晦在贞观四年时就因病而亡,时年仅四十五岁。

四、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河北省巨鹿县人。曾担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等职,被封为了郑国公,以直言上谏而闻名于后世。

魏征与其他的凌烟阁名臣不尽相同,既不属于唐朝的开国功臣,也不属于李世民的嫡系。相反,他长期担任太子洗马一职,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近臣。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李世民斩杀,而李建成的亲近大臣们也纷纷受到株连。但是,魏征却成为了一个例外,因其耿直上谏的性格而被李世民所欣赏,升任为谏议大夫,积极辅助唐太宗理政。

在魏征过世后,太宗皇帝悲恸无比,曾多次提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五、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山东省临淄人。成语“房谋杜断”中的“房”,就是指房玄龄,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核心谋臣。

626年,房玄龄力促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行夺权,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房玄龄被封为中书令,之后加封梁国公并进位司空,长期总理朝政,是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者。

后世,将他和杜如晦树立为古代良相的典范,并称为“房杜”。

六、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河北省景县人。他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父,对于李氏和长孙氏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高士廉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功绩并不是太多,历史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仅仅官至尚书右仆射。在这点上,他与凌烟阁的其他名臣,简直无法相比。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却对他的评价甚高:

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

七、尉迟恭

尉迟恭(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鲜卑族人,山西省朔州人。

起先,尉迟恭是刘武周的部将,之后才投降李世民。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赢得李世民的信任。在单骑救主之后,尉迟恭才彻底赢得了李世民的器重。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身先士卒,亲手斩杀了齐王李元吉,并且率兵威逼李渊下旨,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贞观年间,李世民因杀兄灭弟而心生不安,经常梦到被自己杀死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夜不能寐。尉迟恭和秦叔宝二人,入夜便在唐太宗寝宫外执勤,长孙皇后感念二人有勇有德,让画师特意绘制二人画像贴在门上,这也就是我国传统门神的由来。

居功至伟但生性不骄的尉迟恭,在晚年时更加低调,闭门不出,谢绝宾客,最终得以颐养天年。

八、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陕西省三原人,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李崇义曾经担任殷州刺史,被封永康公;其父李诠,担任过赵郡太守;其舅父韩擒虎,是隋末的名将;其兄李端,也是一代名将。

一门将领的李靖,很早就善于用兵,精于谋略,是唐初诸多军事将领中,唯一可以称为军事家的将领。

不过,在事关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中,李靖却选择了置身事外,没有参与。他保持中立的态度,使得李世民颇为失望。而且,其高超和卓越的军事能力,也逐渐引起了李世民的顾虑。

在一次次被诬告谋反后,李靖为了避嫌,主动上疏请求退休,这才算安度了晚年。

九、萧瑀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的宣帝萧察,其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在隋炀帝时期就成为了重臣。

因其善学能书和性格耿直而受到隋炀帝的打压,被贬为了河池郡守。面对隋末的乱局,他显得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萧瑀选择归附唐朝,因善于制定法令和政令,逐渐获得了李渊的重用。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相争中,萧瑀追随李渊的态度,倾向于支持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后,萧瑀因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李世民嫡系的关系不和,多次被李世民斥责,被迫退休辞官。

贞观二十二年时,萧瑀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十、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山东省临淄人,其父段偃师。在李渊从太原起兵时就开始追随,一步步官至郢州刺史。

而段志玄,也在唐初的一系列战争中被秦王李世民所重用,被授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在攻取潼关之战中,段志玄在自己受伤之下,依然率领数十骑奋勇杀敌,终于大败隋军。

唐朝建立后,段志玄追随李世民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完成了唐朝的统一战争。

玄武门之变前,段志玄坚决拥护李世民夺权。在唐太宗登基后,他被进封为褒国公,后又拜右卫大将军和镇军大将军等职。

贞观十六年,年仅四十四岁的段志玄就因病过世,被李世民追赠为辅国大将军和扬州都督。

十一、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陕西省泾阳人,其父刘升曾经担任河州刺史。

隋大业末年时,炀帝远征辽东,刘弘基为了躲避兵役而故意私宰耕牛,被县令关进了监狱。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刘弘基很快就积极追随,成为李家父子进攻长安的先锋,擒获了隋军主将屈突通。

玄武门之变中,刘弘基旗帜鲜明的支持秦王李世民,因拥立有功而得到了嘉赏。李世民登基后,刘弘基恃宠而骄,因贪污而被言官多次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将他贬官惩处。

太宗征伐高丽时,刘弘基又一次军前效力,再获军功。

唐高宗时,刘弘基病亡,终年六十八岁,被准予陪葬昭陵。

十二、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7年),复姓屈突,库莫奚种人,长期依附于鲜卑慕容氏。其父屈突长卿,在北周时就担任邛州刺史。

在隋炀帝时期,杨广南巡江都,屈突通被委以率军镇守长安的重任。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一路向长安杀奔而来。屈突通作为隋军主帅,坚守潼关死战不退,战败后,自杀殉国未遂,被李渊父子成功劝降。

由于自己降将的身份,屈突通为了建立军功,在唐初的一系列统一战争中誓死拼杀,尤其在剿灭王世充的战争中更是功不可没,被委任统军镇守洛阳城。

玄武门之变中,算不得李世民嫡系的屈突通自然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并于贞观元年中病故。

十三、殷开山

殷开山(568年——622年),名崤,字开山,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殷开山在年青时就因学行而知名,尤善擅长公文写作和编制政令。

李渊起兵后,带兵一路攻克了陕西,殷开山投效了李唐。秦王李世民将其招入麾下担任长史,主要负责安抚流民和打击匪患,还被赐爵陈郡公。

后来,殷开山又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完成了唐初的统一战争,以军功被进爵为勋国公。

在征伐刘黑闼的行军途中,殷开山患急病而死,李世民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成为凌烟阁功臣中最早离世的一个。

十四、柴绍

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山西省临汾市人。其父柴慎是隋朝的右内率,被封钜鹿郡公。据《旧唐书·柴绍列传》记载:

趫捷有勇力以抑强扶弱而闻名。

李渊起兵时,柴绍身在长安,历经万难逃往太原投靠李唐。先后参与唐军的攻克长安、消灭薛举、剿刘武周、攻王世充和败窦建德等重要的战争。

凭借军功,柴绍逐渐获得了李家的青睐,唐国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下嫁于他。

贞观十二年,柴绍病故。

十五、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571年——640年),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叔父。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和一意孤行,执意出兵征伐高丽,长孙顺德逃往了山西太原归附李渊。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时,长孙顺德与刘弘基等人一同负责招募和训练新兵,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在唐军进攻长安时,长孙顺德担任先锋官,擒得隋军主将屈突通。

定都长安后,长孙顺德被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加封薛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顺德是秦王党的成员之一,立下了赫赫的拥立之功。

太宗即位后,长孙顺德趋于平淡,不但没有再立新功,反而因为贪墨钱财而被多次弹劾,李世民碍于其功,只是贬官了事。

十六、张亮

张亮(588年——646年),河南省郑州荥阳人。张亮因出身贫寒而投靠李密的瓦岗军,后来又属李世勣,随同李世勣一同投靠唐军。

经房玄龄推荐,张亮逐渐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成为了秦王府的车骑将军。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争位时,张亮受到了牵连,被贬斥到了河南洛阳一带。齐王李元吉继续落井下石,向李渊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也因此被廷尉逮捕并严刑拷打。但是,张亮忍受了酷刑,始终未曾供出李世民的不轨之举。

在李世民继位后,张亮被封长平郡公,加授怀州总管。不过,张亮的好运似乎到头了。

646年,张亮被人告发豢养五百名义子,意图对朝廷不轨。经调查此事证据确凿,尽管太宗希望从轻,但张亮还是被议定为死罪并当街斩首。

十七、侯君集

侯君集(581年——643年),陕西省旬邑人。

李家父子在太原起兵后,侯君集被秦王李世民征召入幕府,因从龙征讨有功,累迁为左虞候并加车骑将军。

太宗即位后,侯君集担任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担任李靖的副将,击败了吐谷浑部。之后,

又自任主将击败了高昌,回京后被授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宰相)。

在李世民的诸子争嫡中,侯君集依附于太子李承干,甚至怂恿太子图谋杀害李世民取而代之,因事泄而被诛杀。

十八、张公瑾

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河北省魏县人。

起先,张公瑾在河南王世充的手下为官,眼见王世充昏暗,张公瑾选择投靠李唐,在尉迟恭的推荐下,才被李世民引入了幕府。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尚存犹豫,在张公瑾的劝谏下才下定决心,成为辅保李世民登基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贞观元年时,张公瑾官拜代州大都督。之后,协助李靖讨伐突厥,擒颉利可汗,被加封为邹国公。

贞观六年,张公瑾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因病过世,时年仅三十八岁。

十九、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字义贞,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山东省东平斑鸠店人。

程咬金原本是世家大族之后,这与《隋唐英雄传》等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描述差别甚大。他的曾祖名叫程兴,是北齐国的兖州司马;他的祖父名叫程哲,是北齐国的晋州司马;他的父亲名叫程娄,是北齐国济州的大中正。

程咬金原先为瓦岗军的勇将,一直辅保李密,在瓦岗被李唐招降后,他与秦叔宝一同效忠于秦王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和一系列的统一战争中,程咬金都是李世民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李世民过世后,唐高宗李治即位,程咬金因为屠杀已投降的俘虏而被罢官,之后病故。

二十、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与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被后世合称为“初唐四大家”。

起先,虞世南归附于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归顺了窦建德。窦建德被剿灭后,虞世南成为了李世民的幕僚,开始尽心竭力辅佐李世民。

虞世南虽然外貌文弱,但却性格刚直,直言敢谏,颇有魏征的特性,官至秘书监。

贞观十二年病故,享年八十一岁,被赐礼部尚书。

二十一、刘政会

刘政会(579年——635年),河南省延津县人,在李渊太原起兵以前就投靠了李家。

李渊起兵后,率兵攻往长安,刘政会被李渊留任镇守太原大本营。一向谨慎的李渊能将大后方交给刘政会,可见对于他的信任。

不过,面对刘武周的趁机进攻,刘政会被俘虏。被俘期间,他依然忠心不二,非但没有投降,反而伺机打探刘武周的军情,偷偷传递给唐军。

李唐剿灭刘武周后,刘政会获救,被授予户部尚书和光禄卿等职,加封为邢国公,贞观九年病故。

二十二、唐俭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山西省太原人。唐家和李家几代世交,其父唐鉴和唐高祖李渊私交甚秘,积极协助李渊在太原起兵。

唐朝初年,唐俭和李孝基、刘政会等人,一同被刘武周俘获,期间还探得驻守蒲州的独孤怀恩要造反,唐俭竭力揭发独孤怀恩谋反的罪证。

贞观初年,唐俭作为使臣说降突厥可汗,可惜未能如愿。李靖率领唐军精锐奇袭突厥,还生擒了颉利可汗。剿灭突厥后,唐俭被唐太宗任命为吏部尚书。

之后,因为怠于政事而被贬官。唐高宗元年,唐俭病故,获准陪葬昭陵。

二十三、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山东省菏泽人,原名叫做徐懋功,是《隋唐英雄传》等文学作品中的明星历史人物。因其显赫的功绩,唐高祖李渊赐其国姓李,后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名为李勣。

李勣在青年时就从翟让起兵,之后成为瓦岗军的核心人物,分别和李密在前后降唐后,依然以李密部下的身份自称,以示自己不忘故主。

之后,他开始追随李世民,跟随唐军南征北战,先后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成为秦王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可惜!李勣没有支持李世民夺权,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使得李世民对他多有猜忌,这也成为他在凌烟阁名臣中排名倒数第二的最主要原因。

李世民登基后,李勣在十几年中长期负责唐朝北境的防御,多次击败了薛延陀势力,又跟随李世民远征高丽。

李世民之后,唐高宗李治登基,李勣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其灭亡。次年,李勣病逝,唐高宗追赠其太尉,获准陪葬昭陵。

二十四、秦叔宝

秦琼(576年——638年),字叔宝,山东省济南人,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将领。

秦琼起初是隋末名将来护儿的部将,后追随李密并得到重用。619年,秦琼终于投唐,成为秦王李世民帐下的一员猛将,多次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的表现颇为含蓄,远远不及与他同为门神的尉迟恭那么积极主动。而此事,也成为他在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一的最主要原因,与他的实际功绩完全不符。

贞观十二年,秦琼在徐州都督的任上去世,获准陪葬昭陵,被追封为胡国公。

- END -

加拿大留学最新政策(更新:留学生入境加拿大的官方政策指引「202210版」)

更新留学生入关加拿大的官方政策指引版自从加拿大当局在月初打消了一切的入关限定加拿大...

络腮胡子怎么留(络腮胡子的人比例?)

络腮胡子的人比例?关于络腮胡子的俗话?络腮胡子有胡人血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