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地处盆地,成都如何“引风入城”助力治气?_澎湃号·媒体_

最后更新 :2022-12-17 21:15:51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是业内生态环保工作者的共识。

遇到静稳天气的时候,往往也是“天不帮忙”的时候。

静稳天气,通常是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常伴有逆温层)等特点的天气,意味着气象扩散条件将逐步转差,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清除,这时候就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市,是一个“小风”城市。据 2021 年统计,成都市年均风速仅为 1.4m/s,静风、高湿是常态。而这次,作为一个“少风”的城市,成都想从风那里,“借”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力。

划定城市通风廊道,引风入城

进入秋冬季,也是静稳天气多发的时段。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边有青藏高原,南边有云贵高原,北侧还有秦巴山脉,成都位于背风区,常年处于小风、静风的状态,因此,其大气自净能力较差,易发生颗粒物的累积和二次生成,扩散条件不利。

从这个角度说,成都是缺“风”的。

2017年,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合作,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相关课题研究。一个是生态环境科研部门,一个是城市规划科研部门,这两个部门,基于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进行了跨学科的碰撞——要“引风入城”,提高城市通风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污染。

在结合成都市大气污染现状、大气环流特征的情况下,相关研究团队对成都市现有城市建设情况、污染分布情况和气流传输通道进行了充分分析。历经两年的研究后,提出了“8+26+N”的通风廊道体系。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陆成伟告诉记者,“8+26+N”的通风廊道体系中,“8”指8条一级风道,主要“负责”科学导风,涵盖成都市城区周边方向,旨在保护成都市现有自然风源。

“26”指26条二级风道,“肩负”引风入城的“使命”。它们贯穿成都市城区内部,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河流等自然通风环境,与一级风道交错、连接,高效利用现有自然风源。

“N”指N条三级风道,通过城市内的公园、湖泊等建立城市冷源,实现小尺度局地冷热环流,提高城市通风能力。

“通风廊道的规划和设定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城市污染问题。”陆成伟坦言,“相比源头减排,它并不是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

那通风廊道的意义在何处?陆成伟对此解释,提高城市通风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人口、机动车等造成的排放过于集中的问题。经过模型评估,通风廊道的建设可使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低1Ug/m3左右。“虽然数字看起来很小,但如果通过工业或交通领域的减排去实现,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陆成伟表示。

“意义还在于未来。”陆成伟说:“当我们采用所有的污染治理手段以后,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时,每一微克的减排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够得到相同的污染物浓度削减。引风在空气质量改善上起到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大气污染防治思路的转换。”

减少通风廊道区域污染排放,借助清洁的风加速改善空气质量

其实,在思路转换后,通风廊道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既然能划定通风廊道,那么便可知道哪些区域是引风入城的路径。

“我们还可以转变思路,是要引清洁的风,还是要引污染的风?”陆成伟表示,如果知道了风从哪儿经过,就可以对城市通风廊道区域开展产业布局优化,减少通风廊道区域的污染排放,可以缓解城市污染的输送压力,减少工业等污染源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从这方面理解通风廊道,也给现有污染源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通风区域模拟和预报方法,利用中长期数值预报技术,可对未来 1 个月左右的通风特征进行预测,动态划定重点通风廊道区域,并将这一结果与我们掌握的污染排放清单数据进行叠加,提出针对道路、工地和工业企业的重点管控区域,加大通风廊道区域内的道路保洁、工地扬尘管控和工业企业巡查力度,提高污染减排绩效。”陆成伟解释。

“当然,并不是说通风廊道之外就不管了,明确污染传输规律可以实现更精准地管控,避免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局面。”他补充道。

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想通过通风廊道驱散雾霾,必须先有风。但静稳天气下本来就没风,这种情况下,廊道的意义在何处?

对此,陆成伟回应指出,必须承认在静稳情况下,借助通风廊道可以做的工作非常有限。但静稳总会有结束的时刻,比如说当冷空气来的时候,如果可以在通风廊道进行一些合理的设置及干预,则可以充分利用冷空气,引入清洁的风入城,从而加速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不是污染物的加速累积。

既要尊重城市现有建筑,又要为未来留出风的路径

事实上,前些年,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广州、惠州等地都将通风廊道建设纳入规划与决策的视野。

但是通风廊道的建设并不容易。城市的阶段性发展使得已有的高层建筑难以改变,如果为了引风进城就大拆大建,并不切合实际,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尊重现有城市建筑,禁止新建高层建筑是目前的共识。

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建筑。”自 2020 年以来,这是国家层面第四次限制新建高层建筑。

陆成伟表示,建立通风廊道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让城市有更好的通风属性,使城市内部高度集中排放的污染可以尽快传输出去,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浓度,减少人群暴露,减轻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或许这些工作难以量化成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或是城市风速的增加,但通风廊道的提出,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却是实实在在、旷日持久的。”陆成伟说:“我们也希望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跨界合作,带来一些跨行业的碰撞,为成都市建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如今的练江水质变好更亲民社会组织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会成为发展方向吗?生态文创|“中国环境生物多样性”主题限量定制口罩团购来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冰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原标题:《地处盆地,成都如何“引风入城”助力治气?》

阅读原文

- END -

丘吉尔雪茄,

鍘熸爣棰橈細涓樺悏灏旂湅鐢靛奖鎶藉墿鐨勫崐鏀洩鑼勶紝琚竻娲佸伐鎹″埌锛?6骞村悗鎷嶄簡5.2涓囧厓1941骞?2鏈?0鏃ワ紝涓樺悏灏旀浜彈鐫€涓€鏀笂濂界殑鍝堢摝閭i洩鑼勶紝绐佺劧涓€涓姞鎷垮ぇ浜鸿蛋杩...

什么粉底液好用(公认好用的5款大牌粉底液,纪梵希干皮“亲妈”,阿玛尼适合油皮)

在化妆步骤当中,底妆是格外关键的一步,这时候就缺不了粉底液。一个好用的粉底液,能够显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