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园,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个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中国远征军|戴安澜|腾冲|同古_

最后更新 :2022-12-26 12:05:0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腾冲,一个位于云南边境的县级城市,如今不少人提起这里,已经只能想到它那赫赫有名的火山和温泉。

但其实,这座城市除了旅游景点外,还有一个值得所有国人铭记的烈士陵园——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这里埋葬着数千名保家卫国的英灵,他们长眠于这片故土之上,向后人表达自己未尽的爱国热情。一如岳飞墓前的诗句所述:

“青山有幸埋忠骨”。

值得一提的是,与岳飞墓相同的是,在国殇墓园的这些烈士墓前,也同样跪有四位侵华日军的将领雕像,由此便也对出了下一句:

“白铁无辜铸佞臣”

除去这下跪的雕像外,在不远处还有一个日本人墓-----倭冢。

不愿承认历史的日方,曾在我国艰难的大环境下,强烈要求将这一切拆掉。

面对日方的诉求时,我国直接提出了三个条件,不承想,对方听闻三个条件后,竟打起了“退堂鼓”。

究竟当时的我国,提出了怎样的三个条件?国殇墓园,又为何会跪有四位侵华日军的将领雕像呢?

让我们且从二十世纪末,日方重金诱惑要求拆除雕像的事件,开始说起吧。

日方要求:重金诱惑、拆除雕像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内主要出口外贸的沿海城市,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国民整个经济体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波及。

然而,就在国内一些沿海发达城市遭受打击时,云南的一个边陲县城腾冲,却突然出现了几名日本人。

这些人身着西装,神色肃穆,似乎大有来头。他们所代表的,是世界有名的大型日本财团——三菱集团。

这是日本六大财团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而且三菱的霸主之位还是常年连任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三菱集团的财力雄厚。

三菱集团旗下有着惊人的400多家企业,其中8家企业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它们几乎涵盖了常人能想象的一切行业,可见其恐怖的集团实力。

可当时的腾冲县,却是一个城区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过10万的小县城。

所以,当三菱代表团让人通报表示,自己集团准备到腾冲进行投资时,这一消息直接让腾冲县政府,炸开了锅。

须知,当时就连云南省会昆明都没几家外资公司,而地处边陲的腾冲,竟被外企相中。

于是,腾冲县政府派出代表和三菱团队进行了接洽,双方就合作模式进行了商谈。

在商谈会议上,三菱代表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们想要在腾冲,修建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并且后续还将投入电机制造等一系列产业。”

此言仿佛一颗重磅炸弹,炸在了腾冲县每一位代表的心中。

在当时,整个云南省可只有一家企业拥有汽车生产线,那就是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可在日方代表的话语中,地处偏远的腾冲却也能拥有一条与国际接轨的三菱汽车生产线,这将会是经济喷井式发展的基础。

图源网络

不过,日方此言也让腾冲代表开始有些没底。毕竟投资是以“双赢”为目的的,日方来腾冲建厂,必然需要当地政府的资金援助。

但当时的腾冲县财政,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所以腾冲代表面对“建厂”事宜,面上显得有几分犹豫。

或许是三菱代表捕捉到了这种疑虑,他们又一次放出豪言:

“我们(三菱)会追加投资,累计总共会达到十亿元。”

这一“豪言”,让腾冲代表都愣住了。

在当时,腾冲县不少人的月工资都还在十位数徘徊,可三菱一出口就是“十亿”的投资额,这对于旧时的腾冲县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也意味着腾冲县的人民,可以借此摆脱贫困生活。

然而,三菱代表在说完了“投入”后,随即便直接提出了回报要求,而要求也并不长,只有一句话:

“拆掉跪拜的日军雕像,允许我们移走‘倭冢’内的军人尸骨。”

三菱代表提出要求后,剩下的便是等待。他们以为腾冲代表是一定会答应的,因为三菱所给到的投入,对于腾冲这个小县城,那几乎是“无法拒绝”的。

同时,三菱集团到边陲地办厂,这听起来虽说有几分不可思议,但对于三菱集团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

因为将三菱的一个工厂放到腾冲,不仅能辐射巨大的中国市场,还能借着边境照顾到刚刚用上汽车的东南亚市场。

如此一来,不仅三菱集团分毫不亏,他们还能从腾冲带走那些日军的遗体,可谓是“一石二鸟”。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腾冲代表听闻这一要求后,竟直接站起身来结束了洽谈,还直言:

“出资10亿也没用,休想带走腾冲一粒土!”

腾冲代表的“直言”,让三菱代表愣在了原地,他们从未想过这次的洽谈会,竟会以失败而告终。

但其实这一切并不“突兀”,因为三菱代表忽略了在腾冲人民心中的一块伤疤——滇缅战场的惨烈。

滇缅战争背景:正面相持、日军迂回

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尽管先前的第一次淞沪抗战,日军轻松取得了胜利,但在1937年时的第二次淞沪会战,却让日军意识到,“三月占领中国”的计划,完全属于空谈了。

因为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前仆后继,尤其是那些死守不撤的国军部队,让格外自信的日本军人对“速攻战术”,产生了一些怀疑。

同时在淞沪会战的掩护下,我国也顺利完成了民族工业的大转移,使我国具备了持久战的战备可能性。

最后,就是淞沪会战巨大的伤亡,以及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间接唤醒了国人的抵抗情绪。这对于一场民族战争是极其重要的。

这一点,在随后的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军人的意志愈来愈坚固,人民的决心也愈来愈盛。

这使日军的进攻速度开始受挫,甚至在台儿庄战役和临沂战役中,日军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精锐伤亡,日军的战略部署渐渐转向了保守方向。

由此,中日战争正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但正如上文所言,我国在淞沪会战后,就已经转移了民族工业,准备依托强大的战略纵深,与日本开展一场持久战。

再反观日本“岛国寡民”的现实,显然根本不足以开展一次持久战争,因为巨大的人口消耗和物资损耗,将会把日本这座岛国直接拖垮。

所以极端的日军,想到了包抄我国后路的战略。

须知,我国大后方那可是一众东南亚国家,要想攻下他们,对于日军而言必将是一场大消耗。

可好战的日本军方就是如此极端疯狂,并没有考虑“战线冗长”和“小国分兵”的问题,在1941年直接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

此举不仅震惊了中美诸国,甚至连日本的法西斯盟友德国也深受震撼,希特勒大骂:

“日本是掉进陷阱的野猪。”

这句话通俗来说,也就是“猪队友”的意思,可见日军当时战略的狂妄。

不过,日军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到问题所在,他们继续执行着先前的策略,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还率军包抄,直接攻占了泰国,将战火引燃到东南亚战场。

而日军之所以要兜这么一个大圈子,其实就是为了能够从东南亚,偷袭我国后方。

他们不仅想以此切断我国的补给,还希望通过南边攻势,形成一个南北方向的钳形攻势,以避免要打长期持久战的情况出现。

于是,为了保卫担当补给任务的滇缅公路,也为了防止钳形攻势的形成,一场“名不见经传”的滇缅战争,由此打响了。

滇缅战争:意义重大、死伤惨重

在急攻的作战方略下,日本在几个月时间里,几乎就完成了东南亚地区的横扫。

到了1942年,日军已经迫近缅甸,并准备对中国后方的滇缅补给线进行破坏。

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也宣布加入战争,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是存在国际联系的,所以,在美国的“牵线搭桥”下,中英形成了军事同盟的关系。

另外,在当时的时局下,缅甸虽是东南亚国家,但它其实也是英国的殖民地。

因此面对日军的迫近,英军也是颇为着急,开始在缅甸境内四处征兵,并抓紧时间建立了一支英缅联军,准备应对势如破竹的日军。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军事同盟的我国也希望能够伸出援手,想派遣一支部队到缅甸助战,这样不仅能让东南亚战局有所改变,还能借此保住物资输送线。

但英军似乎并不想其他军队进入到己方殖民地,所以,英缅联军拒绝了我国的出兵援助,他们想要独自力战日军。

可事实是残酷的,过于自负的英军,加上训练不足的缅军,怎么可能会是久经沙场的日军对手呢?

所以,在日军大举进攻之时,英缅联军可谓是全线溃败,数日都未能坚守,整个防御阵线便土崩瓦解,缅甸形势变得十分危急。

英军想要向本土求援,但当时欧洲战场亦是火热,驻扎在本土的英军实在难以迅速赶到战场,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若是一心待援,只怕缅甸失守,援军都未必能到,何况本土英军还未必是日军对手。

因此在缅英军,正式向我国发出求援,希望中国军队能够入缅作战,帮助英缅坚守阵地。

就这样,中国远征军正式赴缅参战。

该支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编制上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共计9个师10万余人。

当时,这支远征军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协防仰光。此地是缅甸的战略要地,也是滇缅公路的保障,一旦仰光失守,那缅甸地区也就失去其意义了。

所以远征军全军备战,准备在仰光打响一场不能输的保卫战。

但令远征军没想到的是,英缅联军在一连失利后,就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斗志,而负责守卫仰光的缅甸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又是一位刚刚上任的新将,他对此地的防御情况和部队部署都不了解。

因此,驻扎在仰光地区的英缅联军,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抵抗,甚至还没有等到远征军的到来,就已经全线失守,日本以轻松的姿态,拿下了战略要地仰光。

而仰光被夺后,英缅联军的士气更差了。但正如上段所言,仰光是缅甸的战略核心,一旦丢失,那整个缅甸地区也就失去了意义。

由此,英军打算直接放弃这块殖民地,直接开启一场前往另一块殖民地印度的大撤退,可眼下形势十分危急,他们与日军相互对峙,根本撤不走。

若是贸然后退,甚至有可能被日军找到交战时机,届时整个联军都难以完成大撤退。所以,英缅联军想到了中国远征军。

他们让远征军帮忙打掩护,比如戴安澜将军领导的200师,冒着孤军深入的危险,接替英缅第一师在要隘同古的防务,而英缅第一师则开始向印度方向撤去。

日本人意识到英缅部队的后撤,开始大规模向同古开进,与换防的200师正好相遇,同古会战也由此打响。

但中日两军装备太过于悬殊,日军不仅有空军支援,还有源源不断地物资供给,可200师却只有步兵。

更令人感到揪心的是,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如此大的兵力“悬殊”,让这场战斗注定是惨烈的。

可戴安澜将军就凭借着一支陆军部队,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将日军在协同的进攻,打得寸步难行,双方在同古鏖战12天,是日本整个南线战场最为艰难的一战。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远征军虽然守住战线,但两翼英军却一直在节节败退,甚至为了撤退,不惜让出了200师的左翼。

这直接导致担任防御任务的200师,转眼就被日军完全包围了。戴部军队中出现断水断粮的情况,就连弹药也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场,戴安澜将军下达了一道死命令:

“通知全军,如果我死了,副师长代之,副师长牺牲,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除此之外,戴安澜还嘱咐全军将士:

“让所有将士都写好遗书”,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

此二言虽悲壮万分,但也让战士们意识到,戴安澜将军作为指挥官,是会与大家共患难的。

因此,200师在同古阵地上展现出超凡的意志力,整个战场上,时常能够看到中国远征军人拉响手榴弹,奔向敌军人群的壮烈景象。

据战后官方统计,在同古会战中,戴部上下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敌5000余。

可援军却迟迟未到,日军完成包围,滇缅公路彻底失陷了,这也就意味着驻扎在同古的意义,也彻底失去了。

这让戴安澜将军十分痛苦。但为了保存远征军实力,他在坚持了12天的死守后,下令通知200师的各部队分散突围。

然而,日军早已完成合围,200师的突围之路堪比登天。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数千名中国远征军,正迎着日军密集的火网,端着刺刀就冲了上去。

在这场战役中,200师伤亡惨重。更令人惋惜的是,激战中指挥突围战斗的戴安澜将军不幸中弹,身负重伤。

200师剩余士兵,轮流用担架抬着戴安澜将军,与日军周旋,艰难奔波在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下午5时,当200师行至缅甸北部茅邦村时,戴安澜将军已经心力交瘁,几次昏迷,最终伤重去世,享年38岁。而此地,离祖国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

将军过世后,仅留下了一封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的奋勇,“马革裹尸还”的卫国情怀,可见一斑,令人感触极深,也唤醒了无数远征军人的斗志。

而在失去了200师的防御后,缅甸同古彻底落入日军之手,他们切断了滇缅公路,并派军火速占领了腾冲城。

英雄腾冲:失而复得、生死攻坚

日军占领腾冲后,不计其数的腾冲百姓,葬身于日军之手,而侥幸活下来的百姓们,日子也是苦不堪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腾冲城里的日军也在不断聚集着,他们还依托城内地形,修筑了不少工事和掩体,妄图把腾冲城打造成,进攻我国的“桥头堡”。

面对日军的意图,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临危受命,毅然打响了这场滇西的国土收复战。

1944年5月11日,二十集团军所辖的第53军和第54军,趁夜强渡怒江,在河对岸完成了集结,并迅速实施腾冲反攻战。

由于腾冲与高黎贡山相互依托,要想攻打腾冲城,就必须先拿下高黎贡山,所以二十集团军首先对高黎贡山发起了猛攻。

如此强烈的攻击,把防守日军56师团的主力部队打得四散而逃。

但日军也深知高黎贡山的战略要地,在两个主力联队溃败后,日军直接增兵五个联队,以图能完全守住高黎贡山。

在家国民族大义面前,二十集团军的将士无畏生死,在枪林弹雨中组织了无数次进攻,在鏖战了31日后,防守日军被歼过半,全线溃逃,向着腾冲城内散去。

二十集团军拿下高黎贡山后,直接分兵两处,开始对腾冲城进行合围。

而先前溃逃的日军,则被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重整,组成了一个混编联队,准备死守腾冲城和来凤山。

经过对日军构筑工事的侦查后,二十集团军将士发现,日军在来凤山上修建大量防御工事。腾冲又有城墙掩护,若是贸然强攻腾冲,必然会引起大量伤亡。

因此,远征军决定先攻下来凤山,再围攻腾冲城。

在1944年7月26日时,二十集团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对来凤山的日军堡垒发动总攻。

尽管来凤山工事坚固,但驻守腾冲城的日军实难增援。所以,在二十集团军将士的舍命进攻下,来凤山守军仅仅坚守了三天,便被远征军全歼,全军兵临腾冲城下。

经过短时间修整和侦查后,同年8月2日,全军从四面方向对腾冲发动进攻。

在日军猛烈的防守火力网下,集团军所辖的53军348团,还是在空军掩护下,占住了腾冲城墙东南处的缺口。

其间,348团不仅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反扑,还命工兵将城墙缺口进一步扩大。

失去东南一方的防御点后,腾冲西南城墙也被突破,两个师的兵力以此快速冲进了城中,对城墙上的火力点进行清扫。

历经12天血战,日军彻底失去了腾冲外围城墙的防御能力,二十集团军集重兵冲入了城中,和城内日军开始了一场残酷的巷战。

由于日军借助民居修建了不少防御堡垒,故这场巷战的惨烈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二十集团军在其后的会战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

“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

因此,这场战斗损失极为惨烈,二十集团军一度将负责外围警戒的130师,也调入了腾冲城进行攻坚。

而这场血战持续了整整42天,最后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腾冲城也迎来了解放。

国殇墓园:警示后人、坚定不移

尽管占据腾冲的日军联队大多被剿灭了,但二十集团军亦是有1234员军官和17075名士兵,在此战中或死或伤,可谓是损失惨重。

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1944年,腾冲修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命名为“国殇墓园”,以此警示后人,更体现出当年一战的惨烈。

除此之外,正如前文所言,在烈士墓前还跪着以藏重康美为首的4名日本军官雕像,而那些参战死亡的日寇尸骨,则全部丢在了一旁矮小潦草的“倭冢”中。

日方对此提出多番交涉,希望我国能够撤掉这些不利于日方形象的因素,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我国直接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行为”“第二,必须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第三,向腾冲的烈士,以及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

只要日方能够做到以上三点,我国便会撤出这些相应的受罚雕像,但奈何不敢承认历史的日本人,这么多年就是未踏出第一步。

这使得这一众倭寇尸骨,注定只能在华夏大地上为护国英烈们长跪,正如不敢直视历史的岛国人一样。

- END -

琴台路,寻琴记 音乐之都响初声-

成都琴台路雕塑《凤求凰》 冯荣光 摄陈洪绶《博古叶子》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邛崃文君故居...

高中留学马来西亚(高中毕业,如何去马来西亚留学?)

高中毕业如何去马来西亚留学马来西亚气候适宜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世界认可留学费用便宜每年...